[摘要] 日常监管和防范必须强起来、严起来,才能及时扼杀违建复生的萌芽 近,一处之前被舆论广泛关注的违章建筑又有了动静。
日常监管和防范必须强起来、严起来,才能及时扼杀违建复生的萌芽
近,一处之前被舆论广泛关注的违章建筑又有了动静。曾经的违建者在已经被拆除的别墅原址上种起了树,并称此举不是绿化,就没有走审批程序。
是不是绿化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周围的居民却不能不担心:当年的违建曾经压坏了楼房的结构,不少人深受房屋漏水、墙壁变形之苦。如今,这私搭乱建的事儿是不是又要重演啊?这日子还能过安生吗?
居民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违建之害,不可小觑。不久前北京一四合院的业主偷挖地下室,致地面塌陷,险些酿成大祸。此外,近些年,不少地方确实出现过违章建筑被拆除之后又死灰复燃的情况,甚至“今天拆、明天建”,屡拆不绝,屡禁不止,反复碾压民众权益。
违建扰民,根治不易,原因就在于,如果逃过监管,那么获得的巨大,让不少人“心心念念”,趋之若鹜,建违冲动时时存在。
因此,治理违建不能希图一劳永逸。集中式执法、一次性拆除是必要的,但不能有“一朝拆违、万事大吉”的心理,日常监管和防范必须强起来、严起来,才能及时扼杀违建复生的萌芽。
抓好违建的常态监管,得做到一个快字:快速发现、快速认定、快速制止。
如何快速发现?一是执法部门加强巡查,二是发动群众进行举报。一方面可建立违建者黑名单,但凡“榜上有名”者,都要进行重点监控,执法部门可以按片区集中安排执法人员,提高巡查频率,保持巡查密度。另一方面可建立举报者红名单,鼓励居民对原违建者进行监督,发现违建苗头马上举报,对举报成功者加以奖励。
城管、房管、规划、国土、绿化等部门应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打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通道,接到举报后立刻加以分析、核实。另外,不妨尝试采用无人机航拍、卫星监测、街景拍摄等先进手段,缩短时间,提高准确率。一旦认定违建,各相关部门赶紧介入,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不给违建扩大规模的机会。
…………………………………………………………………………………………………………………………………………
推荐阅读:""里门道多 买房不得不看的五大陷阱
据浙江省消保委日前公布的《2014年全省投诉热点》报告显示,房产类消费投诉仍然是热点之一,占投诉总量5.57%,且相比2013年不降反升。与其他消费领域不同的是,房产消费涉及的金额高,往往需要耗费一个普通家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购房者更需要了解当前楼市中的一些消费陷阱,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些被电商截留的咨询电话,会被另作他用吗?日前,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陷阱一:刻意隐瞒不利因素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把楼盘好的一面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购房者,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楼盘在销售过程中,却刻意隐瞒自身产品的一些缺陷或是周边的一些不利因素,并终引发纠纷。
垃圾焚烧厂、污染企业、高架、高压线变电站等,这些设施多少会对楼盘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并进而影响购房者的选择。但是为了不影响销售,一些楼盘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刻意隐瞒。事实上,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开发商,理应熟知楼盘周边的一些情况,并尽可能向购房者如实告知。点击查看原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