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1.5小时交通圈。雄忻高铁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津保铁路等线路缩短了城市间距离,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交通先行战略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居民幸福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11年来,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京津冀核心区已基本形成1小时通勤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交通网络加密,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津保铁路让保定和天津两地的距离迅速拉近。津保铁路开通后,不到1小时即可从天津到达保定,极大地便利了两地居民的出行。雄忻高铁的建设和开通,更是将京津冀城市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使得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在城市间穿梭。
交通先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格局的变化不仅让京津冀“三地成一家”,也在不断刷新民生的幸福底色。京雄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不仅保障了供给,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还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保定多处对接京津的交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逐渐被打通,方便了三地群众往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提供了交通保障。
创新出行方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环京“定制快巴”等创新出行方式,为京津冀三地居民拓展工作生活圈提供了新选择。涿州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线路的开通,因“点对点”“门到门”的快速直达通勤方式,受到涿州居民欢迎。这种便捷的出行方式不仅降低了居民的通勤成本,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京津冀的出行之“路”,是见证三地日新月异发展的“动脉”。一条条高速铁路,刷新着内畅外联的通行速度;一条条高速公路,畅通了内部交通“微循环”;一条条振兴大道,更为协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舒适、高效、通达、顺畅,一幅流动中国的美好画卷正在京津冀加速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