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se { ewmInnerhtml += '';} var titleInnerhtml = '
手机看新闻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else { var ewmInnerhtml = '直播看房
';$('.ewmflag').html(ewmInnerhtml);$('.titleflag').html(titleInnerhtml);} });手机看新闻
[摘要] 在河北环京四设区市中,张、承二市已经被明确定位为首都的生态功能区。相比之下,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市,保定更加具备在产业上同京津对话的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保定将获得怎样的空间和定位?
在河北环京四设区市中,张、承二市已经被明确定位为首都的生态功能区。相比之下,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市,保定更加具备在产业上同京津对话的空间。
2月5日开幕的保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保定市长马誉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该市产业体系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打造保定产业升级版。
保定产业升级在全面对接京津上寻找机遇和动力也得到省级层面的支持,在1月初举行的全省两会上,省长张庆伟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支持保定在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快对接京津。
推进“5+2+5”路线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本市产业体系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保定市长马誉峰给出的路径是按照“5+2+5”路线图强势推进。
2月5日开幕的保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马誉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构建与京津产业协调、优势互补,绿色、循环、低碳、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才能使本市的产业体系纳入协同发展版图,并且做到与京津产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这是保定市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保定大、宝贵也是现实的全方位历史性机遇,保定要主动服务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要素外溢。
基于这样的认识,保定确定了“5+2+5”产业布局,也即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等5个主导产业、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2个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5个其他优势产业。
据保定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这12项产业会逐个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逐个制定“路线图”、“时间表”,逐个锁定重点对接引进的战略合作者。
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会议,会议讨论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引发舆论关注,也让保定再次看到了从北京寻求产业合作的机遇。
保定市发改委主任张丽娟在向保定市两会提交的报告中预判,随着该市谋划的一些重要事项、重大项目获得批复并加快推进,必将拉动先进制造业、临空产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
马誉峰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放到了突出位置。部署今年的工作,他提出,要抓好高碑店新发地、安国数字中药都一期等京津产业转移物流项目;构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启动环首都“一核三区一带”旅游规划。
在保定“5+2+5”产业路线图上,其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是“绿色、循环、低碳、高端”。就此,推进“四化”融合发展,巩固放大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特色,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也成为保定的主要选择。
一位保定市人大代表注意到,马誉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面,附了80个名词解释,其中多涉及产业和经济领域与京津方面的合作。
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签约商户5300家,白沟大红门服装城首批1500家北京商户入驻,中国北方商品电子交易博览中心开工建设……盘点2014,马誉峰介绍,全年全市谋划推进对接京津项目147个、总投资5320亿元,与央企合作重点项目38项、总投资1071亿元。
在产业上谋求协同发展,来自民进保定市委的一位政协委员则建议,要大力发展与京津相补充的特色产业。另一位政协委员受访时也表示:“保定不能只盯着北京有哪些产业要转移,而是有必要分产业链系统研究京津的产业体系,从中寻找可以错位发展的机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到2030年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将出 河北三市明确定位
直击两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倒计时"
保定:掘金京津冀协同发展,美丽人居环境再升级
【视频】协同发展"立体交通"加快京津冀一体化步伐
12500元/平方米
12000元/平方米
14000元/平方米
13000元/平方米
12500元/平方米
8400元/平方米
7200元/平方米
11300元/平方米
11500元/平方米
6000元/平方米